過去的2016年,變革,突破.....吵了一整年,盡管從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制造業PMI快速回升至51%以上,可是從整體上來看,機床業近幾年的形勢仍是不容樂觀。
說是進入了冰期,也不為過,盡管出現了回暖迎春的現象,可畢竟仍舊被困在寒冷的冬季。
那么,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機床業這條制造業的大船,應該如何駛出當今的困局呢?
什么,才能夠成為遠航破冰的利斧?
前幾天,一條我國導彈用上了國產機床的新聞在機床業內真可謂是火了一把。
(詳情請見我平臺發布的“厲害了!中國導彈用上了“正宗國貨”高端數控機床?”)
正所謂見微知著,目前,我國國防,軍工,航空,航天事業以及能源產業的發展勢頭不可謂不迅猛。
在市場中,有了需求自然就催生了供應。這些產業,無不需要大型化的機器裝備。
而這些裝備的制造,則全都需要需要大型且性能良好的數控機床作為母機。
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系列飛船,幾乎每一架的上面都打著“濟南造”的印記。
濟南圣泉集團生產的的酚醛樹脂空心料用于神十返回艙表面的防熱層,無線電九廠矩形連接器用在“神十”飛船的信息傳輸設備等等.....
機床方面則以山東的濟南二機為例。二機為航天第一設計院提供了大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使國產五軸聯動首次進入航天航空領域。
當年,二機為上海航天某廠提供了數控龍門鏜銑床。就是這種設備加工了‘神七’飛船的太陽能板、軌道艙等零部件。隨后提供的數臺高水平高速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鏜銑床亦用于“神八”飛船的部件加工。
當今,我國正在大力的倡導自主品牌,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太空競備正在展開,動蕩的世界形勢,自主航母的制造,能源的開發.......一系列的需求定會紛至沓來。
筆者認為對于那些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真的很有必要將目光投向這個領域。
筆者在標題中提到的兩極化,就是大型化和微型化。
? 在這里想要談的微型化,事實上是小型化和微型化兩個方面。
首先,是微型化。
21世紀,超精密加工技術和微納米技術是最新,最前沿的戰略技術。
而此,便需發展能適應微小型尺寸和微納米加工精度的新型制造工藝和裝備。
所以,微型機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車銑磨)機床,微電加工機床,微激光加工機床和微型壓力機等的需求量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制造潮流。
例如,使用CNC加工中心可實現2D、2.5D簡單特征到復雜3D曲面零件的微加工,通過使用此方法不僅加工出的微小模具,又可達到批量生產的目的。必定會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
第二,是小型化
旨在滿足一些手工業愛好者所需,是“親民型”機床。
筆者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現那些親民型的微小型機床的價格普遍僅在幾百塊錢左右。便宜,實用,是這些產品的特色。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微小型機床本就沒什么技術含量,是機床業行業落后的東西。
那么,我們就應該放棄這塊極為重要的市場嗎?
這可是一個潛在的龐大的客戶群。
可據筆者所知,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專門去挖掘。
誠然,高精尖的技術領域自有高精尖的廠家去攻克。那么,國內大多數的中小廠家自然沒有能力去追趕技術前沿,他們的出路,不就正在“親民型”,少投入,多產出這一方面嗎?
網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 500字內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