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一片全新的天地
2017-4-6 來源:數(shù)控機床市場 作者:吳玖
開篇之前,請諸位同筆者一起,將手放在胸膛,感受那里澎湃的力量——是生命的源泉。
每一個生命體,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內(nèi)在的基因,加上外在的環(huán)境,在刺激與應激的循環(huán)里,造就了如今的我們。未來,我們將一直處于變化之中。而這種變化,恰是處于時間的維度之上的。
2013年2月26日,在美國加州長灘舉行的TED2013大會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筑部講師斯凱拉•蒂比茨(SkylarTibbits)將一種新穎的材料組合用于3D打印機,制造出了一種線狀物體,該物體被放入水中時,能改變形狀組成字母“MIT”。通過這一實驗,提出了4D打印的概念。而后,2014年10月8日,美國《外交》雙月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準備迎接4D打印革命》的文章,讓4D打印技術概念風靡全球。
而所謂的4D打印,相比目前方興未艾的3D打印技術多了一個時間維度,通過軟件設定模型和時間,變形材料會在設定的時間內(nèi)變形為所需的形狀。
4D 打印直接將設計內(nèi)置到物料當中,簡化了從“設計理念”到“實物”的造物過程。讓物體如機器般“自動”創(chuàng)造,不需要連接任何復雜的機電設備,能夠創(chuàng)造出有智慧、有適應能力的新事物。
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大自然進行4D打印的產(chǎn)物。未來,制造出與人類完全相同的機器人是極為有可能的。
至于4D打印的流程大致上是這樣的:
第一步是對材料進行編程,預設其對某些刺激因素所做出的反應。
第二步是把這樣的材料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
通俗上說,多了一個維度,就相當于為目標產(chǎn)品內(nèi)嵌了一個自我激活的3D打印機,可以根據(jù)外部刺激進行實時的調(diào)整與再創(chuàng)造。
4D打印的發(fā)展前景是誘人的。
這項技術的始作俑者美國馬薩諸塞州技術研究實驗室總監(jiān)Skylar Tibbits表示,4D打印可以生產(chǎn)智能產(chǎn)品,它可以自動適應外部變化,進行自我修復。
比如說,管道可以設計成能夠根據(jù)水流量進行膨脹或收縮的,或者在破裂時自我修復。此外,我們可以通過4D打印液態(tài)的支架,然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其注射入攜帶設計方案的智能材料,等其到達心臟指定部位后,再通過自我組裝成心臟支架。還有在軍事上,美陸軍首席技術官格雷絲·博赫內(nèi)克有一個設想,防彈衣未來可能會采用4D打印技術??茖W家未來可能開發(fā)出輕薄小巧的防彈衣,便于儲存和攜帶,但也可以伸展開并提供全面的防護。用4D打印制造的目標產(chǎn)品的自適應或自修復技術也能在災難救援或太空環(huán)境等惡劣環(huán)境中派上用場。甚至當此項技術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普及開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是設計者與制造者。到時,我們的自主性會大大提高。
具體到機床行業(yè),當前看來,大到一部機床的操作臺,小到擰緊連接部位的螺絲釘,無不受著加工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負載,溫度等等),我們要進行調(diào)整,唯有裝上許多與之配套的數(shù)控系統(tǒng),這樣無疑會增加一部機床的造價,從而增加加工生產(chǎn)成本??扇绻@些機床部件是通過4D打印的呢?那么它們便可以隨時應激,隨時反應,使我們的機床總是處于一種最佳加工狀態(tài)。
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的暢想,如果整部機床都是有4D打印技術(當然是在克服了剛度,強度等等一系列難題的情況下。)打印出來的呢?這樣一來,機床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整體,因各部件連接所造成的的不良影響也可以消除。到那時,我們的機床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目前,工業(yè)4.0,智慧制造,人工智能等等口號鋪天蓋地,而要真正的進入智能化的時代,筆者敢斷言,4D打?。ɑ蚺c之類似的技術)是繞不開的。
唯有在無人踩踏的路上才能留下腳印,面對著4D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對于處在飛速發(fā)展階段的我們,難道不是一次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嗎?
那么,發(fā)展的關鍵發(fā)力點在哪里呢?
要分析這個問題,必須要做的是明確當前4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瓶頸在哪里。
結合之前筆者提到的4D打印的過程,其限制因素也就蘊含其中。
第一,是打印材料的選取
4D打印的材料應當具備可編程模擬特性,照Tibbits的話說就是:讓物體如機器般自動制造,而不是先設定好物體然后再制造。還有就是變形后的穩(wěn)定性,也就是應激變形后如何維持這種形狀以及與之伴隨的性能。
第二,是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控制刺激因素
當前實驗的4D打印技術所使用的材料只能夠對水做出應激反應。這恰恰是一個亟待克服的難題。因為,4D打印成品一旦應用到實際之中,刺激因素的來源將有很多,光,電,力,熱,磁等等等等。如何對這些因素進行精準的反應,以及預設變形,是編程技術上的難題。
以上兩點事4D概念上的難題,既然其是建立在3D打印的基礎上的,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的限制因素——就是3D打印技術本身現(xiàn)存的限制因素了。
目前進行3D打印的材料和時間成本的消耗,還有就是針對于動態(tài)物體的打印的機器限制。筆者在大學進行課程設計期間,僅僅是簡單一個車架模型的打?。ǔ叽绾苄。鸵馁M普通人難以承受的時間金錢成本。如何使3D打印技術日臻成熟,是我們現(xiàn)階段首要解決的問題。應當與4D打印概念的完善同時甚至要優(yōu)先進行,切不可舍本逐末,好高騖遠。
提出了問題,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未來總是光明的。
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做好當前的科學研發(fā)工作,努力自主攻堅克難,期待著我國相關從業(yè)者有朝一日可以在如此前沿的領域綻放光彩。
新聞資訊
| 更多
- EMO Hannover—訪德國機床制造商協(xié)會(VDW)執(zhí)行總裁馬庫斯·赫爾寧博士
- 以車銑復合加工跑出發(fā)展加速度--訪森泰英格(成都)數(shù)控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夏科堯先生
- Creaform 形創(chuàng)推出專業(yè)版掃描到 CAD 應用模塊
- 新產(chǎn)品丨機床主軸用“脂潤滑軸承專用潤滑油供給單元”
- 覆蓋件模具數(shù)控加工刀庫自動化應用
- 高速、高質(zhì)、高效的精密齒輪制造之路——訪平湖市一鑫齒輪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金佳先生
- 高速、高質(zhì)與高效 :埃馬克助力一鑫齒輪夯實精密齒輪制造之路
- 伊斯卡將再次改變金屬切削的世界!
- 車削加工,高效迅速
- 創(chuàng)新引領 共赴未來--——訪孚爾默(太倉)機械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Bernd Kern 先生
展 會
| 更多
博文選萃
| 更多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