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機床行業的人都知道,國企一直是這個行業的主旋律,像沈陽機床、濟南二機,他們的歷史悠久,資金雄厚,又在政策上每每受到國家的支持,生存應該說很容易。但民營企業卻不一樣,要想活下來,必須時刻訂緊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過去這一年里,機床行業應該說大環境普遍不景氣,國企和民企都遇到了不少問題。然而,卻有一家民營企業脫穎而出,經濟效益位列全國三甲,它就是——北京精雕。
也許有人會不屑:還不是因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快速崛起,北京精雕的產品剛好滿足了手機模具的加工需求,它才會取得飛速發展的,一旦其他廠家也開始做模具雕刻機產品,北京精雕未必會持久發展。在7月份的上海國際模具展上,本刊記者將這種聲音告訴北京精雕上海松江分公司總經理朱洪濤后,他嘴角一笑,向記者講述了北京精雕的發展歷程。
行業首創
北京精雕創立于1994年,坐落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石龍工業區,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可年產精雕機8000臺。這里有個概念需要普及,到底何為精雕機?朱總解釋說,中國市場上最早出現的叫雕刻機,這是一種能簡單雕刻廣告字和藝術品的自動化機器,在上世紀90年代被上海啄木鳥、杭州凹凸等公司率先研發,在廣告制作、木材加工、藝術品雕刻等行業大放異彩。雕刻機的主要特征有:配備運動控制卡、氣冷高速電主軸、大幅面龍門結構、步進驅動等。
既然雕刻機可以加工銅公,能不能直接雕刻模具呢?到了2000年,北京精雕開始在原來的雕刻機基礎上加固了床身、加大了主軸功率,提高了機床精度,并應用了伺服電機,率先生產出模具雕刻機,瞬間名聲大震,直接奠定了如今模具雕刻行業老大的地位。“因為北京精雕,所以現在很多人才把模具雕刻機叫做精雕機,這是我們的頌碑。”朱洪濤自豪地說。
獨立自主
在展會現場,記者觀察到,北京精雕除了帶來五臺整機,還特意展出了自主研發的電主軸。問及原因,朱洪濤說,“我們為什么能夠在市場上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設備、系統、技術這三樣都是北京精雕自己的東西。”
以電主軸為例,由于精雕機的刀具直徑很小,必須有高轉速主軸才能確保刀具不容易折斷,因此高速精密電主軸是保證雕刻“精密、高效”的關鍵部件之一。“我們自己研發的電主軸具有結構緊湊、可調速范圍大、旋轉精度高、重量輕、慣量小、振動小、噪音低等幾大特點,轉速甚至能夠達到4萬,為小刀具的精密加工提供了有效保證。”朱洪濤說到。
再比如數控系統。業內早先就有“南四開、北精雕”的說法,證明北京精雕的系統研發一直是有口皆碑的。朱洪濤還向記者比較了新老兩代系統:“精雕老的45系統應該說是非常成熟的一款產品了,在精雕行業優勢比較明顯。但現在我們要定位國際市場,要求開放性,因此更新換代到了現在的50系統。它已經接近發那科0i的水平,客戶可以自己增加模塊。以前的45系統基本都是傻瓜式的,我們只要將功能集成到里面就可以了。而現在的50系統客戶可以自己編程。像現在比較流行的‘在機檢測’,用戶可以自己在這個系統上實現。
依靠專業的研發隊伍,目前,北京精雕的CAD/CAM軟件、數控系統、電主軸都實現了完全自動生產,放眼整個中國機床行業,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厚積薄發
用朱洪濤的話來說,北京精雕成立以來的這十幾年雖然都是在“啃骨頭”過日子,但從未停止過技術研發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這一年多,市場的需求火爆,也讓北京精雕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以上海松江分公司為例,今年上半年跟去年基本持平,賣出四五十臺。由于模具展上咨詢和洽談的業務較多,因此他對下半年也比較樂觀。
“能夠進入客戶的生產流程中去,做到真正的交鑰匙,這才是我們的銷售秘訣。”朱洪濤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雕刻機太多了,以前做電火花的甚至都做雕刻機了。相對而言,3c市場集成度越來越高,所以意味著所需要的零部件都在往小里發展,對機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我們在鋼料上打最小的孔,0.1的孔可以達到1.5毫米,而且可以批量。這在以前都是不能想象的。”
對于未來,朱洪濤坦言,北京精雕準備往大模具上發展。“像我們1200這款設備,它的行程是1米2乘800,可以滿足市場上絕大模具。以前客戶會考慮用加工中心粗加工,再用雕刻機精加工。現在,我們的設備雖然開粗能力不能跟加工中心比,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開粗量,針對中小型模具可以從開粗、到半徑到精加工,一次性完成。而且加工結束后,由于我們設備的轉速比較高,加工余量留的小,客戶也會比較節省。像浙江黃巖和余姚的一些模具廠都開始在用。而且對于江浙這些中小企業,我們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幫他們拓展業務,比如說一家正在做塑膠模具的企業,我們可以推薦到手機殼體行業,因為精雕機可以開更精的模具,它可以做里面的接插件。”
另外,北京精雕也會著力服務能力的提高。朱洪濤最后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像這次展會,一家給本田汽車儀表盤做橡膠墊的日資企業就跟我們有簽約意向了。他們以前都是買日本的大型加工中心,動輒上百萬,而我們的價位只有日本設備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使用還是在上海,一旦設備出問題,如果從日本來人上門服務,是非常昂貴的,而且周期很長。就北京精雕而言,全國有五十多個全資分公司,客戶隨時電話,我們都可以派人過去提供技術支持。未來的機床行業,售后服務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