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佳對他的新模式顯然充滿了自信,可是,靠與機床廠之間的互換畢竟非長久之計,到底要怎么進一步發展機器人業務,使之真正成為廣州數控的一個新支柱呢?
“老何,改天請你喝茶啊,我們先走了。”
“沒問題,沒問題,改天我請你,今天實在分身乏術,招待不周,請見諒啊。”
何敏佳坐回到了椅子上,右手用力的揉了揉太陽穴,顯然疲憊極了。
“剛剛我們說到哪了?實在不好意思,這兩天太忙了,老客戶、新朋友,聽說我來北京參加這個機床展,都想要見個面聊一聊。”何敏佳再次揉起了他的太陽穴。
的確,與周邊其它數控系統生產企業展臺的門可羅雀相比,廣州數控這里高朋滿座,熱火朝天的情景確實十分惹眼。
“何總這兩天比較忙啊,我有點好奇,為什么我們這邊人這么多???”我忍不住發問,看起來,廣州數控的展位并沒有很大,展品也算不得很多。
“哦,我這邊客戶比較多,另外,很多人是來看那個的。”何敏佳回頭指了指展臺正中的兩臺機器人。
而這卻讓我更加迷惑,廣州數控的展臺上,展出了兩臺機器人,而數控系統卻被放置在邊上,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廣數十幾年來不是一直以數控系統產銷量雄居全國第一而著稱的嗎?為什么在這樣重大的機床展會上,機器人卻被放在了展臺最核心的位置上呢?
何敏佳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復雜的“關系戶”
“現在我去機床公司時,要和好幾個部門打交道——先和采購部吃飯,再和銷售部喝酒,還要去參加它們的經銷商會議……”
何敏佳可不是個做事想當然的人,他在進行每一個動作之前,都會仔細的考慮清楚。他是一個會打牌的人,但是他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在廣數艱難前進的日子里,何敏佳曾為如何獲取客戶的信任、拿到訂單的問題困擾過。由于數控系統被稱為機床的“大腦”,在數控機床中的位置至關重要;機床廠為了規避風險,基本上是從發那科、西門子等知名跨國公司采購。而廣數當時作為一家品牌不響、技術積淀不深的國內企業,屢屢吃到閉門羹。
遲遲進不了“門”的何敏佳做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不去推銷數控系統了,我們去賣機床!廣數開始從機床廠采購機床,配上自己的數控系統,再賣給最終用戶。
憑借多年的機床改造業務,廣州數控在珠三角地區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對這些企業的需求也有比較透徹的理解。何敏佳的機床生意自廣州數控在南海平洲成立了第一個“機床會展中心”起,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工業重鎮遍地開花。如今,廣州數控擁有“全國最大的數控機床連鎖超市”,而這也是許多機床公司都希望進入的一個銷售平臺。
與此同時,時間證明了廣數系統的穩定性,廣數超高的性價比,扣開了一個個機床廠采購部的大門。廣數的客戶名單很快擴展到了50余家公司,其中不乏沈陽機床、大連機床這樣的“大家伙”。目前,廣州數控擁有國內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年產銷數控系統連續13年全國第一,占國產同類產品市場1/2的份額。
“現在我去機床公司時,要和好幾個部門的負責人打交道,先和采購部的人吃飯,然后再和銷售部的人喝酒,我還要去參加它們的經銷商會議。我們現在和機床廠之間的關系非常的融洽,這可都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啊。我們的下一步計劃,還要仰仗著它們呢。”
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計劃呢?何敏佳笑了:“那是一個廣數在未來將超越數控系統的,新的增長點。”
何敏佳的底氣
“機器人的市場是不愁的,關鍵看誰有能力占領。”不按常理出牌的何敏佳再次想到了另一個絕妙的主意。
沒錯,這個“新的增長點”正是被何敏佳安放在展臺中間的工業機器人。
2013年4月21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來自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和機器人產業聯盟成員單位、機器人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專家和代表共150余人出席本次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大會選舉沈陽新松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為執行理事長單位,而廣州數控與庫卡等一起成為了副理事長單位。
廣數得以與庫卡這樣的機器人巨頭并肩,除了本地優勢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廣數在機器人行業的實力。
其實,早在2008年底,廣州數控便已經攜自主研發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某展會上首次亮相,當時還引起業界一陣猜測。
“漢朝開國丞相張良年輕時在沂水橋頭遇上了‘圯上老人’黃石公,并且從他手中接過了‘遁甲天書’;我在2006年也遇到了我的‘圯上老人’,他是華南理工大學的一位老教授,參與過國家的‘863科技計劃’。當時他對我說我應該做機器人,希望他的技術能夠得到產業化應用,而我當時考慮過之后,覺得可以干。”
2006年起,廣州數控就悄悄搞起了機器人研發,而且做好了長期攻堅的準備。
“機器人的市場是不愁的,關鍵看誰有能力占領。我考慮過,我有數控系統的底子,控制系統、伺服電機、伺服控制系統都能夠批量生產,相比同行是有一定優勢的。”
事實也是如此。那些生產機器人的全球知名企業,的確都是由一系列核心技術延伸出去的,比如,ABB、西門子、發那科等。否則,如果只是將數控、驅動等買來,再組裝成機器人生產線出售,成本太高,沒有競爭力。
“我們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十二個字:‘接地氣、講真話、辦實事、重實效’,圍繞著這個中心,凝聚力量,通過統籌行業資源,拓展應用行業合作渠道等,加快機器人產業化發展進程,服務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價格太貴不行,幾十萬一臺,那就只有特殊的地方才會用;我們的產品價格在10萬左右,大多數企業都能接受,容易推廣普及。”
然而,想在機器人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有了得力的產品還不夠,如何推開這扇門進入這個市場呢?
何敏佳還是那個劍走偏鋒的何敏佳。作為機器人行業的新生力量,他知道這扇門的門檻兒更高,廣數只可智取,不能強攻。這回,他再次想到了另一個絕妙的主意:用機器人換機床!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企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廣數的客戶——機床廠們,切實的需要引進一批現代化設備,而工業機器人恰是它們的首選。而此時的廣數大膽的提出了一個機器人換機床的模式,由于廣數與機床廠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合作關系,雙方資金往來十分頻繁,所以當這種新模式被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了眾多機床廠的認可。
“我們的產品,他們還是比較信得過的,大家合作了這么久,關系也都比較融洽。這樣換,它們也都很高興,機床賣出去了,生產線也更新了,一舉兩得啊。我們有50多家客戶,現在有1/3已經開始啟動了這種做法。這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去年我們賣出了一百五六十臺機器人,就現在來看,今年會超過1000臺的規模。這樣的話,我們就能達到機器人行業世界第九的位置。”
何敏佳對他的新模式顯然充滿了自信,可是,靠與機床廠之間的互換畢竟非長久之計,到底要怎么進一步發展機器人業務,使之真正成為廣州數控的一個新支柱呢?
“進了門之后就容易多了,現在用工荒很嚴重啊,我們的機器人便宜又好用。十萬塊錢能頂兩個人,客戶買了之后,一兩年的時間就能夠收回成本。”
的確,數據顯示,珠三角各大城市今年用工缺口形勢比去年嚴峻,其中廣州缺工15萬、深圳缺工20萬、東莞缺工20萬,全省累計缺口近100萬。“用工荒”問題是珠三角地區多數企業面臨的“通病”,而且這一通病呈愈加嚴重之勢,所缺乏的員工層次也正逐年上升。根據調查,目前,珠三角地區電器制造、機械加工、服裝制鞋三大行業面臨的“用工荒”最為嚴重。
而這,恰是工業機器人能力所及的范圍,隨著人口紅利銳減以及用工成本上升,一些重復、簡單、繁重以及高污染的行業是需要工業機器人取代的。據IRF預計,中國將會在2014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場。顯然,工廠、車間對于機器人的應用將會成為大勢所趨。而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要把握好這個契機,不斷提升關鍵技術、售后服務,通過性價比贏取更多的機器人市場份額。
何敏佳在談及中國工業機器人與外資品牌的利弊時表示,盡管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巨大,但隨著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關鍵技術、性價比優勢以及品牌影響力終究會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認可。
用何敏佳的話說:“我現在愁的不是機器人生產了賣不出去,而是市場爆發的太快,我們的產能卻還沒有準備好,我們會進一步擴大研發力量,豐富產品種類,爭取在未來三到五年里,銷量過萬,坐上機器人行業第五把交椅。民族工業機器人最終肯定會替代外資品牌,而我們也一直在看著第一把金交椅。”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