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新基建,引領工業智能化 ——訪 KUKA(庫卡)中國區 CEO 王輝
2020-7-1 來源:數控機床市場 作者:呂曉峰
以 5G、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 “新基建”首次被寫入 2020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隨著復 工復產的逐步推進,以機器人為主的無人工廠 的生產優勢得到進一步放大,使得機器人行業 的發展被按下了 “快進鍵”。提到機器人行業, 不得不提 KUKA 。
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2000 年,KUKA 于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由此正式進 入中國。20 年間以雄厚的品牌實力不斷探索并 壯大中國市場,業務覆蓋汽車、電子、鑄造、 焊接、消費品、物流、醫療等多個行業領域。 對于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 KUKA 一直有著自 己獨特的見解。
科研傍身,贏得汽車用戶信任
過去一年,KUKA 從人員到投資的整體研 發投入實現翻番增長。在上海、順德兩地構建 機器人研發團隊,同時推進核心零部件的研發 工作和加大系統的研發投入。正是前期的 “未 雨綢繆”,不僅使得 KUKA 在疫情下能夠從容 應對,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跑地位。
近日,KUKA 機器人與德國慕尼黑的汽車 巨頭寶馬簽署一份協議,為新工廠生產線提供 約 5000 臺工業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包括不同 型號,主要用于車身制造和其它領域。
王輝介紹說,40 多年來,寶馬一直使用 KUKA 的專業技術和知識。未來幾年里,KUKA 機器人將在寶馬全球范圍生產基地內使用,供貨 范圍還包括 KUKA 產品組合中的其他創新產品, 例如 KUKA 線性單元。這些線性單元顯著增加了 機器人的工作空間。它們由與機器人相同的控制 器控制。這樣就可以將它們集成到工作序列中, 而無需其他設備,能有效節省整個系統的空間。
好事成雙。除了本次和寶馬的簽約,KUKA 還收到了一份 “價值數百萬美元” 的合同,將為 一家國際汽車供應商提供全自動生產系統以生產 動力電池。從 2021 年開始,該工廠將配備至少 50 臺 KUKA 機器人。
王輝透露,這條面向未來的先進生產線系統 除了有著嚴格工藝步驟外,還面臨著多項特殊挑 戰,例如高產能、高技術可用性和高質量要求等, 同時還要對所有相關工藝數據進行系統記錄。在 世界范圍內,電池生產系統的安全性是至關重要 的,內置組件和生產步驟的可追溯性變得越來越 重要,這使得大多數時候需對生產線進行監控。 項目具體工序包括輸送、清潔、測量、測試、涂 抹導熱膏,以及機殼密封和擰緊等,此外,還要 進行氣密性檢測和質量控制。基于此,這個新產 線 KUKA 以 “數字工廠” 為中心的廣泛產品組合 提供了關鍵優勢,在 50 余臺 KUKA 工業機器人 背后,KUKA 的 miKUKA 控制標準提供了一個 高效的技術平臺,可確保通過用戶界面進行簡單, 透明的操作員控制和監視生產線。
“電動汽車絕對是未來的市場發力方向。 ” 王 輝說,“我們為 KUKA 憑借其在電池生產自動化 方面的綜合專業知識和經驗而在該領域中脫穎而 出感到驕傲,我們能夠通過將電動汽車變為現實 來為汽車行業的客戶提供支持。
危中尋機,探尋行業發展新機
隨著疫情明顯好轉,業內人士預計,制造業 對自動化率提升的需求將有所增強,以減少在突 發事件下對于人工的依賴。
“不管有沒有疫情發生,制造業自動化率都 會有提升的趨勢。 ” 在王輝看來,如何使用工業 機器人是目前大部分工業機器人廠商亟待解決的“痛點”。作為眾多工業機器人工廠的一個縮影, KUKA 正在對機器人使用方案進行標準化和模塊 化輸出,幫助企業降低門檻,以此加快機器人在 中小企業的推廣落地,也推動 KUKA 向數字化、 無人化、高效化穩步發展。
4 月以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 動方案(2020—2022 年)》及上海版“新基建”35 條陸續出臺,對打造標桿性 “無人工廠” 和加快 布局全網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集群提出了新要求和 新目標。
提前布局工業 4.0,轉型無人化的 “智能工 廠” 的理念,與 KUKA 在中國重點耕耘的領域不 謀而合。王輝表示,工業自動化或機器人自動化 的重要目標是將工廠變為 “無人工廠”。“所謂的 無人工廠,并不是說簡單的硬件堆砌,只是生產 性、可重復性的工作會由機器人來代替,背后仍 涉及一系列智能化、數據化以及精益管理。
危中尋機,除了汽車、3C、金屬加工行業, KUKA 還在探索新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為企業 發展探尋新契機、提供原動力。“未來,隨著 5G 和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使用,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不過,目前的機器人自動化還遠遠沒有到 達爆發的拐點,仍處于早期普及,需要在思維模 式的轉變、技術的標準化和普及性方面做大量工 作。“王輝指出,“當這些制約點被突破之后,機 器人將進一步大規模普及,我相信還會有一些爆 發性的增長周期。 發展將會往更加數字化 ‘邁進’,包括有大量數據 化的應用,同時也會變成整個工業互聯網比較有 趣的組成部分。 ” 這也是王輝 “見到” 的工業體 系主要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不過,目前的機器人自動化還遠遠沒有到 達爆發的拐點,仍處于早期普及,需要在思維模 式的轉變、技術的標準化和普及性方面做大量工 作。“王輝指出,“當這些制約點被突破之后,機 器人將進一步大規模普及,我相信還會有一些爆 發性的增長周期。

特斯拉為 Model 3 自動化生產準備多達 467 臺庫卡機器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