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件到整機實現“機器人造機器人”
2022-6-9 來源:- 作者:-
位于龍潭工業園的卡諾普基地,是西南地區首個超3萬平方米的國產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基地,未來這里將建設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機器人研發制造產線,實現批量化“機器人造機器人”的國際前沿智能制造模式

“十年征程,我們終于有了第一個家。”6月6日,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搬進了3萬多平方米的新基地。在簡單的入駐儀式后,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位于龍潭工業園的卡諾普基地,是西南地區首個超3萬平方米的國產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基地,也是卡諾普創立十年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未來,這里將建設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機器人研發制造產線,實現批量化“機器人造機器人”的國際前沿智能制造模式。
除了搬家的“喜事”,卡諾普最近還入選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面臨疫情等多重因素沖擊,卡諾普何以逆勢飛揚,這家“小巨人”是如何煉成的?昨日,記者走進成都龍潭工業園,探訪這家“機器人”工廠。
自主研發
每2臺國產工業機器人就有1臺成都造“大腦”
走進卡諾普生產車間,一排排機器人整齊有序地并列著。一臺六軸工業機器人正在做測試,巨大的機械臂靈活地上下翻飛。測試通過后,它將被推向市場,協助工人完成更多復雜的工作。
“原先場地已經無法支撐企業的發展需要了,新基地的產能是之前的數倍。”談及新基地的投運,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頗有些興奮。他告訴記者,公司新基地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不僅產能較此前大幅提升,公司還將進一步升級產品。通過更加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機器人研發制造產線,全面達產后機器人年產能將超過3萬臺套,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將實現批量化“機器人造機器人”的國際前沿智能制造模式。
卡諾普公司是如何開始創業的呢?記者好奇地問道。
鄧世海告訴記者,2012年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5位伙伴創立了一家機器人技術公司,并立志做“中國機器人先鋒”。公司從研發工業機器人的“大腦”——控制器起步。“控制器”作為機器人的大腦,是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相當于機器人的神經中樞,由于機器人運行全靠代碼,在復雜的工業環境中,機器人“大腦”意味著要求更高。當時中國雖然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國產廠商滲透率尚不高,長期以來市場都被外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卡諾普團隊利用技術優勢,走上了一條國產化替代的路,完全做自主研發。“不論是電路板設計,還是程序編寫,都是公司自主研發。”
2016年,卡諾普又瞄準國內少有公司涉獵的機器人驅控一體技術,通過幫助企業將驅動器和控制器集中在一起,并在兩者內部進行高速數據通信。面臨國外專利的封鎖,卡諾普成功實現“突圍”。到2018年,當年銷售出1萬多套機器人控制器,累計向市場投入了4萬套以上,占國產機器人控制器市場份額的50%。這也意味著,市面上每2臺國產工業機器人中就有1臺配置了卡諾普生產的“大腦”。
前景可觀
把研發放在首位
擁有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
憑借著在控制器這一細分領域的專注,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進一步加大,其成本也較之前下降近一半,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中小型制造企業可以使用工業機器人來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行業前景的打開,卡諾普在工業機器人細分賽道精耕細作逐步鋪開。
2017年起,卡諾普決定研發整機,向全產業鏈企業轉型。2019年,卡諾普正式銷售工業機器人整機,首年就實現產銷量破千臺,2020年公司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出貨量實現翻倍增長。“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覆蓋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未來發展前景可觀。”指著一臺正在測試的機械臂,鄧世海告訴記者,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的企業之一,工業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噴涂、焊接、搬運、碼垛、拋光打磨等領域。作為國內自主化工業機器人控制器供應商,卡諾普控制器在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據半壁江山;在焊接細分領域,卡諾普焊接機器人整機是目前國產自主化機器人市場的隱形冠軍。在六軸工業機器人出貨前五名企業中,卡諾普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公司目前擁有專利技術200余項,建有四川省技術中心1個,產品遠銷德國、俄羅斯、越南、泰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能夠取得目前的成績,得益于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談到公司日前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鄧世海對此表示,公司始終把研發放在首位,目前擁有一支超百人的研發團隊,囊括軟件、電子、電力、機械、傳感、場景在內的完整過程。鄧世海透露了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秘密”——高研發投入。據悉,2021年卡諾普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近13%。
除了自身的堅持創新發展外,卡諾普的逆風飛揚還離不開政府的幫扶。就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當中,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管委會企業服務部負責人李昭來到公司送來一個好消息——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管委會推行融資補助政策服務,卡諾普預計將獲得100萬元融資補貼。“太好了,真是及時雨,為我們下一步擴大產能增強了信心。”得知這一消息,鄧世海激動地握住了李昭的手。
鄧世海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也遇到了一些發展困難,需要的零部件進口困難、產品物流困難、人員現場服務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功能區“一對一”服務專員及時跟蹤幫扶企業發展,做到企業訴求“有呼必應、有呼必辦、有呼必回”。尤其是在新基地的建設中,政府的幫助讓入駐時間大大提前。“未來,我們會繼續保持研發強度,向打造世界一流機器人的夢想前進。”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