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火花線切割在淬硬齒輪加工中的應用
2019-11-14 來源: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權中華 翟展新 宮濤 李炎
在齒輪加工領域,齒輪齒形表面根據硬度可分為軟齒面、中硬齒面和硬齒面三種。其中軟齒面硬度在280HBW以內,中硬齒面硬度在280~400HBW,硬齒面硬度在45~64HRC。
1、硬齒面齒輪的特點
提高齒輪齒面硬度,可以顯著提高齒輪的承載能力。當齒輪齒形的表面硬度提高至滲碳淬火硬度(硬齒面)時,與一般調質齒輪(中硬齒面)相比,其傳遞的扭矩可提高三倍左右。在傳遞扭矩不變時,齒輪副的質量可降低至原來的40%。提高齒輪齒面硬度,同時還可顯著提高齒面的耐磨性。
2、公司硬齒面齒輪制造現狀
推 土 機 是 一 種 低 速 重 載機械,其終傳動及中央傳動部件中的齒輪表面硬度多在58~62H R C,屬于硬齒面齒輪。傳統加工方式為磨齒,工藝效率低、成本高。20世紀80年代,我公司引進了大負前角整體硬質合金焊接刮削滾刀,硬質合金刀片焊接在高速鋼刀體上,采用硬齒滾面齒工藝代替磨齒工藝,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隨 著 推 土 機 產 品 的 升 級 換代,推土機終傳動結構由原來的兩級外齒傳動改進為行星傳動,行星傳動內齒圈的淬火后加工成為一個新的工藝難題。國內外企業對于該類型齒輪大多在滲碳淬火后,不對齒面處理或采用磨削加工。在公司現有工藝能力下,無法進行淬硬內齒圈齒面加工,而受制于熱處理水平因素,滲碳淬火后齒部變形,無法達到圖樣要求。
以公司某型號內齒圈為例,模數9、齒數76、壓力角20°,圖樣要求精度國標8級,齒面粗糙度值Ra=3.2μ m,其材質為低碳鋼,圖樣要求齒面硬度為58~6 2 H R C ,其現行加工工藝路線為:鍛造→正火→粗車→半精車→插齒→滲碳淬火→精車。
3、采用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淬硬內齒圈的工藝方案
電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液體介質內,利用脈沖放電對導電材料的電蝕現象來蝕除材料,從而使零件的尺寸、形狀和表面質量達到預定技術要求的一種加工方法。其特點是加工過程不受工件硬度的影響。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是利用移動的細金屬絲作工具電極,按預定軌跡進行脈沖放電切割。按線電極移動速度的大小分為高速走絲和低速走絲線切割。
采用電火花線切割在淬火后對齒面進行加工,其加工工藝路線為鍛造→正火→粗車→半精車→插齒→滲碳淬火→精車→線切割,在線切割工序對內齒圈齒部精加工。該工藝方案的難點主要在于線切割的工序余量,從以下3 方面對線切割工序余量進行確認:
(1) 硬 化 層 深 度 。 圖 樣對 齒 面 硬 化 層 深 度 要 求 為 2 ~3m m,齒根部硬化層深度為1.5~2.5m m。而在公司現有熱處理水平下,齒面硬化層深度最深可到(4±0.3)mm,齒根部最深可達(2.3±0.2)mm。為保證線切割過程中的切削連續性,齒面及齒根部應被同時切割,以余量較小的齒根部余量來確定線切割工序余量,最大不應超過0.6mm(齒面單邊),換算為跨棒距M值余量約3.1mm。

淬火后齒圈M值變化量
(2)熱處理變形量。為保證線切割能完全切出齒面,線切割工序余量應大于熱處理變形量。從現場任取3件該齒圈,在淬火后對齒圈的M值分別進行測量,數據如附圖所示。
從測量數據可以看出,淬火后M值的最大縮量為0.61mm,最小縮量為0.28mm,淬火后齒圈M值自身最大變動量為0.6mm。為保證所有齒圈均能被完全切出齒面,以淬火后齒圈M值自身最大變動量為參考,在此基礎上根據經驗加0.6mm,將數據中的最小縮量0.28mm預留到淬火之前,綜合確定M值余量應≥0.92mm。
(3)線切割用鉬絲直徑。為保證線切割時鉬絲可完全進入金屬內部,齒面單邊余量不應小于鉬絲直徑,公司現用的鉬絲直徑一般為0.18mm。由此確定的線切割工序余量,最小應>0.18mm(齒面單邊),換算為M值余量約為0.7mm。
根據以上3方面的數據分析,確定以M值評價的線切割最小余量為0.92mm。
利 用 電 火 花 線 切 割 對 該齒圈加工后,齒圈精度可達到國 標 7 級 , 齒 面 粗 糙 度 值 可 達Ra=3.2μ m,精度超過了圖樣要求。
4、結語
該工藝方案實施后,淬硬內齒圈齒面加工問題得到了解決。該方案尤其適用于新產品開發階段中的單件試制及小批量試制。在電火花線切割淬硬內齒圈工藝方案成功實施后,我們將其推廣至硬齒面內花鍵的加工上,同樣取得了成功。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