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機床工具行業發展勢頭旺盛,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速達到40.6%,2010年中國仍保持機床消費第一、產值第一、進口第一的地位。雖然目前中國磨具磨料產量占了世界總量的70%以上,是生產大國、出口大國但不是強國,行業今后的任務還很艱巨。
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行業面臨新形勢
1、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對傳統產品、低質、高耗能、高污染的產品投資要嚴格限制,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可以預計,低檔產品需求要縮減。企業如何發展將受到挑戰。
2、需求結構水平提高、變化加快。國家重點支持項目如核電、新能源汽車、高鐵等都是高端需求,精度、效率、水平、可靠性、兼顧節能和環保,能否趕上需求,是個考驗。
3、從世界經濟形勢看,歐美等國雖開始復蘇,但是緩慢,中國市場一枝獨秀,所有有實力的機床制造國家和廠商都把中國作為首位戰略目標,競爭會愈加激烈,甚至殘酷,這些都將會帶來新的壓力。隨著中國的崛起,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也越來越嚴格,我們的發展難度也會進一步增加。
磨料磨具產業升級之路
“中國制造”在全球經濟并不平穩的今天正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極大考驗,貿易保護、技術壁壘、毫無理由的刁難都將成為我們發展道路上的攔路石,處在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國磨料磨具行業同樣需要在被淘汰和產業升級之間做出抉擇。
中國磨料磨具行業的現代化進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廣東磨料磨具企業的推動,在廣東企業搞品牌、搞精細化管理、搞特色營銷等引進“洋思維”的影響下,國內其他地區的行業企業也在不知不覺的跟隨中走上了產業升級之路。
中國磨料磨具企業認清形式的同時,還應明白6+1產業鏈的整合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高效整合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產業鏈提供給了廠家一個全新的成本計算方式那就是從產品的原材料采購開始到最后將這個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中,這個過程的成本來與世界級的企業競爭,“1”代表生產制造,是位于產業鏈最低端,在生產能力過剩的現代社會,僅僅是制造產品的環節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十分有限的,而更多的產生于“6”,包括原材料采購、包裝、運輸倉儲、分銷零售等環節,這些才是獲利做多、附加價值最大的領域。而中國所做的最多的事就是“1”,要想獲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整合“6+1”,否則將無法走出受發達國家剝削壓榨、環境惡化的困境。
中國磨料磨具行業在創新上一直存在桎梏,不管是體制上的還是企業內部都有原因。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在廣東具有出色業績的企業有很多,整體上廣東磨料磨具行業以展現出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局面。敢為天下先的經營理念,時刻激勵著廣東磨料磨具企業的成長。廣東企業的實戰經驗和商業嗅覺使得他們在運作模式上非常靈活,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產品生產和開發,許多企業都在根據市場的特點和自己具有的核心優勢來運作企業,這使得企業在運營上更加輕松,在利潤上也高出了很多。
磨具磨料行業“十二五”發展路線圖
1、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后、抑制產能過剩。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就要有發展戰略。不管是行業發展或是企業進步,一定要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完成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爭取又好又快發展。通過全行業的努力,培養出一批大而強的企業、一批小而專的小巨人型企業,提高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2、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和科研投入。積極探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的新路子。可以引進技術和人才借腦發展,要積極發展中高檔產品,磨料重點是向深加工產品發展。滿足快速增長的光伏產業和工程陶瓷以及高級耐火材料市場的需求。
3、推進綠色制造。綠色制造指的是保證產品功能、質量和成本的前題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它是21世紀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資源、能源高效循環應用與環境影響最小化,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重要途徑。
綠色制造包含了節能減排工作,這個工作是磨具磨料行業比較突出的問題,雖然磨具磨料行業沒有被列入“兩高一資”產業的范疇內,但是發改委明確的把磨料冶煉列入限制的行業,對企業的生存劃出了底線,我們的企業要學習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新工藝,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工作。
機床工具行業為了貫徹國家節能、節材、環保的方針政策,在發展戰略和規劃中積極落實綠色制造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目前機床已開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機床綠色設計技術的研究、機床可重組技術的研究、機床全壽命周期開發技術的研究、機床工具企業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數控機床節能技術的研究、提高數控機床精度與性能,從而提高零件毛坯加工精度,減少材料消耗的開發研究等等。
磨料磨具行業在機床工具行業中是資源性產業、耗能大的產業、也是污染嚴重的產業,下一步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講話“要把我國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在社會”為此我們要落實中央相關政策,要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工作方面打出一遍新天地。
西部產業勢頭看好
我國每年工業投資的70%用于購置設備,“十二五”期間重慶工業將累計完成投資2萬億,預計將有1.4萬億用于購買設備;“十二五”末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將超1.5萬億元,“高端數控機床”作為工作母機,需求潛力巨大。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重慶市將在巴南區工業園區內規劃2200畝的高端裝備產業園區。為通過引進整機企業帶動零部件發展,提升機床制造水平,為高端裝備提供母機提升整個重慶的制造水平。
電成套設備、數控機床、電子產品通信設備、船舶工業等為主的四個優勢制造業;培育了以軌道交通設備、風電能源成套設備、建筑工程機械、模具、醫療成套設備、優質材料等為主的六類重點產品。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