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投資人形機器人新銳 凱爾達人形機器人戰略加速落子
2024-6-11 來源:- 作者:-
科創板上市公司凱爾達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爾達”或“公司”)6月8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公司已與鏡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鏡識科技”)簽署投資協議,投資完成后占其總股份的19.8%。這一舉措無疑為雙方在人形機器人研發領域的深入合作注入了強大動力。
凱爾達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的領軍企業,為何選擇與初創公司鏡識科技牽手?這背后必有深刻的考量。而鏡識科技作為新晉通用足式機器人公司,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能夠吸引凱爾達的青睞?能看明白其底層邏輯,或許就能看出凱爾達有希望厚積薄發、再創輝煌的底氣所在。
鏡識科技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在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不妨與另一家機器人行業的明星企業宇樹科技進行比較。宇樹科技,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不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更在近期完成了近10億元人民幣的B2輪融資,其市場影響力可見一斑。
然而,鏡識科技雖年輕,但其技術實力卻不容小覷。
鏡識科技是一家初創通用足式機器人公司,公司由王宏濤教授和金永斌博士聯合創立。王宏濤先生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執行主任,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及哈佛大學博士。金永斌先生是浙江大學博士,師從楊衛院士,于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從事高速足式機器人動力學分析、控制器設計、穩定性評估和軟硬件優化。從鏡識科技的創始團隊來看,都是妥妥的學霸型創業人才。
據浙江大學官網介紹,王宏濤曾獲第十五屆中國力學學會青年科技獎(2017)、優秀青年基金(2013),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201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9),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2007)、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2004)以及哈佛大學Award of Distinctionin Teaching(2007)。其一直致力于國家重大需求與基礎研究,發表SCI論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
近年來,王洪濤重點推進力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2018年與楊衛院士共同創建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力學學科交叉融合,以引領力學學科發展。其首次提出柔性孿生機器人概念,倡導中國阿凡達計劃,發展深度動力機器人軟硬件。
值得一提的是,6月7日,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水博園區舉行,王洪濤出任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院長,就創新研究院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科研攻關要點和三年研究規劃作出介紹。在成立儀式上,王宏濤教授提出了未來的使命愿景在于深度融合AI與機器人本體,讓人形機器人具有超越人類的運動和操縱能力,基于已經相對成熟的機器人理性設計范式,依托完整的機器人動力學分析、優化設計工具鏈和機動機器人設計軟件,計劃在未來三年打造超越自然界動物運動能力的智能硬件產品。
據凱爾達公司公眾號展示的視頻,鏡識科技創始團隊已經實現了四足電驅機器人8m/s的奔跑速度。8m/s的奔跑速度是什么概念呢?提到四足機器人,一個繞不開的存在便是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波士頓動力液壓四足機器人WildCat保持了長達10余年的世界紀錄為32km/h,即8.89m/s左右,僅僅略高于鏡識科技團隊已實現的8m/s的奔跑速度。而且按照鏡識科技的發展規劃,計劃在2024-2025年期間推出三個系列的機器人產品,分別是A系列工業四足機器人阿波羅系列,P系列高機動四足機器人黑豹系列,以及I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英睿系列。其中,今年將推出的P系列黑豹四足機器人,將可實現10m/s(36km/h)的奔跑速度,該速度將打破波士頓WildCat長達10余年的世界紀錄(32km/h)。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標志著四足機器人領域新紀元的開啟,說明鏡識科技團隊擁有對機器人機構強度、通訊速率、計算能力等設計范式的深刻理解,也將為其通用人形機器人的設計提供充裕、魯棒的移動平臺。
而其籌劃的A系列工業四足機器人,可實現自重60Kg負載達到100Kg,設計指標對標國內人形機器人頭部公司宇樹科技B2工業四足機器人;I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可實現5m/s的運動速度,超越BD Atlas 2.5m/s(液壓)以及Cassie 4m/s(電驅),并且其臂部動態性能可比肩羽毛球世界冠軍揮拍速度,手部具有12-16個自由度,3-6HZ手指運動頻率,滿足演奏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能力,體現了類人的運動能力。在2024年聚焦形成系列化硬件平臺后,公司還將在2025年實現基礎智能體目標,訓練三大系列機器人在虛擬世界中掌握復雜技能,實現硬件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推動API三大系列產品的商業化落地;2026年,就將針對具體垂直場景應用,包括智能制造,醫療護理,物流運輸和家庭服務等領域,構建特定場景大語言模型,強化決策能力,實現虛擬仿真技能學習到現實世界應用落地。
從鏡識科技雄心勃勃的產品矩陣可以看出,該創始團隊確實擁有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領先的技術攻關能力和頂尖的人才、技術儲備,有望躋身人形機器人賽道成為國際龍頭企業。如果發展順利,又一顆通用人形機器人明星將冉冉升起。
戰略合作、強強聯合
作為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凱爾達深耕工業機器人及工業焊接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多年,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公司已經掌握了工業機器人控制技術及高端工業焊接技術,是業內為數不多同時掌握高端焊接電源和控制器兩大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在工業機器人、工業焊接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行業影響力。數據顯示,近2年,受益于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的掌握與成熟,凱爾達自產機器人銷售不斷放量,2023年其自產機器人銷量相較2022年增長了108.55%,2024年一季度,公司工業機器人出貨1,266臺,同比增長80.34%,其中自產機器人增長率高達159.36%,有望在今年成為國內自產焊接機器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
如此看來,凱爾達此番選擇戰略投資鏡識科技的原因便不難看出了。一方面,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已經擁有相當的積淀,另一方面,公司也要面向未來,發力人形機器人領域,而這恰好是鏡識科技所擅長的。
凱爾達表示,本次投資是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旨在將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運動控制、驅動等核心技術延伸至人形機器人領域,深度參與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供應等環節。前期公司已與王宏濤教授團隊合作申報了工信部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任務之電機驅動器項目,本次通過與鏡識科技的戰略投資,凱爾達將進一步提升在機器人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拓寬機器人產業鏈,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凱爾達對本次合作評價頗高,并且寄予厚望。
有分析人士指出,通用人形機器人目前作為產業和資本市場的熱點,在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就企業發展階段和路徑來看,上市公司和初創公司是各顯神通,初創公司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方面更具有自主靈活性,更容易較迅捷地產生新技術方案,但在產業化和商業化方面往往存在短板,經驗不足;相較初創企業,上市公司具有資本優勢,供應鏈優勢,在產業化方面通常也擁有成熟經驗。本次凱爾達投資鏡識科技,二者強強聯合,鏡識科技可以帶來領先的人形機器人設計理念、思路和方案,以及后續具身智能方面的持續迭代創新。而凱爾達將與鏡識科技開展全面合作,包括機器人一體化關節,電機、驅動器、傳感器、減速機、機械部件、電氣部件及整機等,而不是一投了之。由此可見,凱爾達和鏡識科技之間就是難得的雙方均具有技術基因、協同性強且能彼此賦能的合作典范,對雙方發展都是加分項,更有利于實現雙贏的局面。
“凱爾達此次戰略投資鏡子識科技,可謂下了一手妙棋。”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