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遇冷,企業想超車,到底下一步機器人行業怎么走?
2019-9-17 來源:- 作者:-
2019年9月16日,由中國機電一體化應用協會指導,CIRS組委會和中國機器人網、中國機電一體化應用協會智能機器人分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在中國上海召開,一千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以及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中國機器人網CEO趙勇、中國機電一體化應用協會會長李亞平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副秘書長王繼宏主持開幕式,中國機器人行業知名學者趙杰、孫立寧、企業代表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有個機器人合伙人張陽新、復星集團董事總經理曹霄輝出席活動并作了主題報告。


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約168.2億美元,中國約為87.4億美元,隨著中國市場潛力的爆發,逐漸轉移成為世界機器人中心。但從整體看來,2018年因行業及宏觀大環境影響,工業機器人投資開始逐漸降溫,趨于理性,機器人行業首次出現遇冷情況,中國乃至全球的機器人增速相比往年已經出現大幅下滑趨勢。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更加個性化解決方案的呼聲愈發高漲,機器人市場落地于行業,才能不斷呈現新的生命力。
中國機器人市場目前涵蓋了中國全部20個行業類別、60多類主要場景。據預計,在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分布方面,預計制造業占比將達到最高,占比為53%;其次為資源業,占比為11%;排名第三的是消費品行業,占比為7%;其后分別為醫療保健、零售業,占比分別為6%、4%,但預計到2022年將占全球總量的38%以上,因此落地行業,擴大并深耕場景,無疑是機器人行業未來非常重要的爆發增長點。
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率先從汽車、電子、視頻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領域加快轉變;同時各地的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在從跟傳統汽車及3C制造向新場景和新行業延伸,加速“機器換人”進程,2019年上半年也有愈發迅速的趨勢,而如何深化場景,提升行業應用范圍,無疑是對于機器人企業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此背景下,與會專家學者針對當前機器人行業發展痛點,提出明確方向、結合實際應用落地案例進行了深度探討。
據了解,在會議前夕,9月15日下午,中國機電一體化應用協會機器人分會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四十多名知名企事業代表出席了該活動并由企事業代表擔任協會委員,共同參與機器人行業團體標準修訂,為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提供了更為完善的理論背書。
本次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一主四分五個論壇,各論壇緊密圍繞時下新技術和新趨勢,力圖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圍繞中國產業,落地于行業,將行業與機器人更加緊密相結合,挖掘行業痛點,尋找解決方案,共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主論壇
在主論壇會議中,中國機器人網CEO致辭提出,機器人產業鏈已經逐步向中高端聚集,新材料、核心零部件、主控芯片、操作系統不斷突破創新,以及自主學習、協同、控制、算法等領域不斷集中的趨勢下,機器人產業已經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提質增效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主題論壇1 主題論壇2
中國機電一體化應用協會會長李亞平提出在個性化、專業化、特色和高端機器人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發,推進品牌建設,加大應用領域的拓展和落地,同時機器人產業的標準化體系還不健全,缺乏高技術人才,市場低端產品的惡性競爭和機器人園區存在的同質化,以及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形成產業聚合力,機器人產業相關國家的法律、政策、法規還亟待完善。


主題論壇3 主題論壇4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多年來隨著中國一步步走向強國之林,中國科學也取得長足的進步,而這其中離不開政策支持,在如今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深化產業改革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論證專家組組長“趙杰提出目前機器人行業所遇到的兩個困境,一個是“倒閉”,另一個是“降速”,同時他提出兩個解決辦法,一個是虛向實的轉變,一個是量向質的轉變,泛向專的轉變,但他也預測,到2025、2030、2035年,機器人總體的特征就是形態多樣化、安全本質華、類生命化,機器人行業還是有著非常大的未來發展空間。


歡迎晚宴
在產業方向上,當今隨著5G、AI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產業跨界融合日益明顯,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都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主要發展趨勢,相關上下游產業結構愈發豐富,應用場景持續擴寬。“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認為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是要判斷趨勢和方向,二是分析拐點。他認為目前國產機器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在于低附加值,難以支撐高投入的研發和創新,他提出機器人本來是一個高科技行業,高科技的典型特征是要有高附加值,但現在機器人特別是在中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低附加值或者就是日常機械設備這樣一個地位,因為這個低附加值使企業的創新研發沒有支撐。
隨著市場應用場景的不斷增多和智能化程度提升,我國服務機器人通過市場先行,立足C端消費市場,很好的打通融入了消費應用市場,并不斷突破拓展,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整體斬獲約18.4億美元,國內領先的機器人服務商上海有個機器人張陽新認為服務機器人在選擇商業場景應該把握一定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場景、一定要具備快速增長的能力、一定要人力缺口大的場景,在找到商業場景后,要找到一個痛點把它做通,做到底并且做扎實。
在多產業鏈逐步向中高端聚集,新材料、核心零部件、主控芯片、操作系統不斷突破創新,以及在自主學習、協同、控制、算法等領域不斷集中的趨勢下,中國產業已經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提質增效成為多個產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作為投資界導向標的復星集團也參與了本次論壇并做了主題報告,復星集團董事總經理曹霄輝認為首先布局智能制造是因為復星認為其賽道足夠長、賽場足夠大,行業還處于中早期,行業的滲透率并不高,整個智能制造的覆蓋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投資則可以在這個時間段的戰略、運營、全球化整個維度來幫助企業。
在人才上,隨著近些年AI、機器人概念的愈發火爆,相關人才缺口逐漸出現,僅中國就有100余所高校相繼開設機器人工程相關專業,具體機器人應用創新方向,落實到機器人行業以及相關研發,想要真正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需要從哪些方向入手,會和哪些學科產生聯系及融合?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院長孫立寧先生在名為《多學科融合助力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發展》的主題報告中指出機器人的發展是智能制造裝備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智能裝備加上智能產品就描繪了未來的智慧生產和智能制造模式,生產和生活方式從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進而產生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因此智能制造一定不要能拋開其他學科的發展,多學科交叉是機器人研發和創新的一個重要的思路。
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機器人行業卻又在迅速發展同時,遭遇了多年來最大寒流,發展增速全面放緩。而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機器人應用集中的汽車和電子行業發展低迷等,都成為了制約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瓶頸。本屆高峰論壇攜企業從實際產業鏈入手,結合家電、衛浴、3C電子等多個應用領域,剖析機器人落地產業情況,促進機器人企業深入探索行業,協助企業分析行業特征,共同尋找落地和深化轉型契機,無疑將對多行業產業造成舉足輕重的作用。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