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專精特新”哈軸換羽重生
2022-9-13 來源:- 作者:-
歷史悠久的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哈軸集團”)曾是我國軸承行業的三面旗幟之一,其產品覆蓋汽車、機床機電、冶金礦山、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行業。其配套開發的各類航空航天軸承達2000多種規格,特別是曾為“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提供了幾十種配套軸承。
這個1950年成立的老廠,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后,2019年卻陷入了其發展史上的“至暗時刻”。受資產總量過大、銷售規模過小、產品結構老化、生產設備陳舊、人力資源匱乏等問題的影響,哈軸集團連年虧損,結構性矛盾突出。
破壁涅槃
“經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等多方多輪的研究討論,認為哈軸集團只有通過破產重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歷史問題。”哈爾濱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銘山回憶,2019年6月25日,哈爾濱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了哈軸集團實施破產重整的決議;并由哈爾濱市國資委印發了《關于同意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實施破產重整的批復》,原則同意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等三家公司實施破產重整。
從國有企業走向民營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2020年8月1日,哈軸破產重整遺留問題處理服務中心在管理人和工投集團的領導下正式啟動工作。
劉銘山說,在落實職工待遇、保證職工基本生活的同時,也積極開展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等工作,先后完成了10335名退休職工人事檔案整理和移交社區工作及近1700名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與社區對接工作,開展了近2萬名職工內部股權收購工作。
回憶起那段日子,劉銘山說:“我們十分理解職工的想法和訴求,為了更好地解決大家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個性化的問題,我把手機號公布出去,直接與大家對話,最多的時候一天接了169個電話。”
“黑龍江的老制造品牌不能丟!”秉承著這樣的初衷,在看到哈軸集團發布的戰略投資人招募公告時,北京建龍重工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志祥義無反顧地迅速派出團隊提交申請,與哈軸集團破產重整管理人進行接洽、考察,反復討論重整方案……

隨著一項項工作順利推進,建龍集團的方案獲得了管理人、債權人、政府等各方面的認可,兩家企業的手終于牽到了一起。
根據《重整計劃(草案)》,建龍集團預計將投資10.4億元,用于新哈軸集團的基礎建設、設備升級、技術改造等以及匹配相應足量的資金。
新哈軸集團將著力打造“專精特新”的軸承企業,形成以江北生產區為核心的軸承產業基地,并帶動周邊形成產業集群。
“換羽”新生
2021年7月,與那個夏天同樣火熱的是一場從松花江江南到江北的大搬遷,新生的建龍哈爾濱軸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龍哈軸”),帶著積攢了70多年的家底,浩浩蕩蕩搬往新廠區。
回憶起整個搬遷過程,建龍哈軸總經理薛坤朋說,我們搬遷設備近800余臺、物資200萬余件,出動人力3萬余人次。為了不影響生產任務,搬遷與生產并行,充分利用設備空檔期分批次實施搬遷,僅用60天就恢復了正常生產運行,實現了搬遷、生產的有序銜接。

半成品展示。
于佳偉經歷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搬遷。作為建龍哈軸鍛車熱分廠的一名車工,他在哈軸工作已經有21個年頭了。“哈軸的大搬遷讓我們有了新家,這是我理想中的工廠模樣,公司為我們車工引進了40臺T5型沈陽數控車床,這種車床切削力大,加工精度高,行程時間短,干起活來又快又好,相信在不久以后,大家將會看到車工自動化生產線,那時的車工將會成為一支工業現代化隊伍。”于佳偉說。
自重整以來,建龍哈軸通過開展全面預算工作,引入產、供、銷檢討機制,優化產品結構,到2021年3月,僅通過8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扭虧為盈,結束了連續20多年的虧損。目前,月均銷量達到619萬套,月均銷售收入提升率達到188.11%。
如今的建龍哈軸,按下了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恰如張志祥所說,暴雨過后就是陽光。全新的建龍哈軸正憑借自身產品結構升級和經營方式調整,進一步發揮黑龍江省內行業企業龍頭作用,努力成為國內軸承行業企業面向世界的“新名片”,并恢復哈爾濱“中國軸承之都”的美譽。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