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下行壓力,行業積極應對—滾動功能部件行業采訪隨筆
2019-7-26 來源:中國機床協會 作者:-
自2018年4季度以來,機床工具行業又進入到新一輪的下行區間,雖然2019年前3個月,滾動功能部件行業(以下簡稱滾動行業)企業的訂單情況整體還不錯,但進入到4-5月,絕大部分企業感到市場形勢轉差,訂單明顯下降,而且有進一步下行的趨勢。
近期,根據協會傳媒部的工作安排,筆者采取走訪、書面、電話相結合的形式,采訪了滾動行業排名靠前的4家規模較大企業、江蘇啟東滾珠絲杠廠家聚集地的7家小型企業,還有上海一家生產絲杠導軌的民營企業。4家規模較大企業和上海企業1-5月份產銷降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在20-30%,有的是絲杠導軌均衡下降,有的是導軌下降比例多一些,絲杠下降幅度很小甚至沒有下降;7家啟東生產絲杠的小型企業除了有2家與去年同期保持持平以外,其余5家絲杠產銷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15-30%的下降。可見:整個行業產銷下降明顯。同樣是下降,但其中內涵也不盡相同,規模較大企業背負的負擔更重一些,遇到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他們的日子未必比小型企業過得好。
一、 規模較大企業與小型企業的區別
1.研發投入
規模較大企業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一般是上年利潤的5%左右 )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而小型企業技術力量薄弱,多是以模仿為主,研發投入基本沒有。小型企業少有核心技術、專利產品,他們沒有能力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搞新品研制,索性就走模仿路線,通過制造環節努力把控質量而占據部分市場,這是企業原始積累階段通常的做法。
2.資產輕重及投入產出比
從企業資產上來看,小型企業無論從廠房面積還是生產設備,跟規模較大企業都有較大差異。啟東地區生產絲杠的小型企業,設備投資少,高端裝備更是難得一見,但他們能把一些國產機床的效能發揮到極致,相比規模較大企業投入產出比更高。輕資產,負擔小,掉頭轉產也容易,靈活,此方面優勢很明顯。
3.管理費用
新勞動法的實施加大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對社會來說是個進步。不過企業用工成本的提高,也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越是管理相對規范的規模較大企業,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壓力就越大。除此之外,企業的精細管理,追求務實的作風,也有助于管理費用的降低。
4.貸款情況
或許是貸款有困難,或許是吃過經濟下滑時還貸資金鏈緊張的苦頭,規模較大企業也追求不貸款,或者少貸款。啟東地區的這些民營企業從一開始就清一色的沒有貸款,包括2018年產值做到9000萬的江蘇A企業也沒有一分貸款。這一點大家的做法很一致。
通過對7家啟東民企(除江蘇A公司有200人,產值在9000萬、B公司有120人,產值在3000~4000萬以外,其余員工人數均在20~30人之間,產值在800~1000萬)的采訪,總體感覺小型企業的經營比預想的要好些。
二、 導致下降的原因
1.汽車產銷連續多月下滑
因為汽車是機床的第一大用戶領域,汽車連續多月的產銷下降對機床行業影響明顯,自然就連鎖反應到機床的功能部件行業,這應該是滾動功能部件訂單下降的主要原因。
2.中美貿易摩擦
據這12家受訪企業反映,中美貿易摩擦對訂單的下降還是有很大間接影響。雖然美國加稅產品名單中沒有滾動元件,但使用滾動元件的機床和機床的終端客戶如汽車零部件等出口都被加征了關稅,投資者信心不足,都在觀望,因此也就導致了滾動行業企業的訂單有所下降,間接受到了影響。
3.境外同行的降價銷售
因為前兩年形勢非常火爆,不管是境內和境外企業都是訂單不斷,生產飽滿,像有著競爭優勢的日企、跟大陸有著直接競爭關系的臺企,也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從去年4季度開始,形勢逆轉,很多客戶都暫停提貨,導致日企、臺企生產出來的絲杠、導軌積壓,于是就采取了放低身段降價銷售的策略,自然對我們的同類產品造成一定的沖擊,這也是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
4.與細分市場的需求有關
通過這次走訪調研,發現用戶領域集中在機床行業的企業,訂單下滑幅度較大,反之,服務的細分領域多、占比均衡,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企業,下滑得幅度較小,甚至沒有下滑。
三、 喜人之處
1.質量意識大幅提升
不管是規模較大企業,還是小型企業,經過了這些年的洗禮,頭腦清醒了很多,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不是沒有市場,相反市場很大,是我們沒有挖掘出來,或者產品不夠好,質量不夠穩定,不能保證滿足用戶的需求,質量是我們今后謀生存、求發展的根本。因此這些年,即使沒有核心技術靠模仿謀生存的小型企業,產品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用戶群非常穩定,規模較大企業更是前進了一大步。他們的共識是不管形勢好與壞,都應該保證產品質量,做好自己,不能怨天尤人,形勢不好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有時間和精力練內功了。認識的提升是滾動行業的一大進步。
2.抗壓能力明顯增強,并能積極面對
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是行業高速發展10年之后遇到的第一次經濟下滑,之后又連續經歷了2013年和2018年4季度至今的市場下行。也許是經歷多,疲沓,見怪不怪了,也許是早就做了思想準備,也許把變化當成了常態,總之,遇到這次下滑,大家明顯淡定了許多,早早就在維護老客戶、拓展新領域、開發新產品、突破新工藝、多渠道銷售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積極面對。
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中還有這樣的聲音:過于一帆風順了也不好,有時間還能適當沉淀一下,有利于他們發現問題,提升自己。
3.細分用戶領域拓展初見成效
以前形勢好的時候,大家都圍著單一的機床用戶領域進行競爭,甚至從來不知道機床之外還有那么多細分領域用滾動部件。經過這些年的深耕細作,拓展出了許多新領域,包括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自動化、機器人、光伏產業、紡織機械、電動工具、醫療器械等,而且每個新領域都大有文章可做,很多還是高端用戶領域。細分市場的開拓不僅提升了企業,同時增加了抗風險的能力,滾動行業的企業在新的用戶領域耕耘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四、困擾和訴求
1.減稅效果尚待顯現
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到13%已經落地2個多月了,筆者走訪的企業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大多反映效果還沒太顯現。特別有些企業反映,隨著稅率的降低,客戶也要求降價,若要總體受益還尚待時日,企業更期待更多相關利好政策出臺。
2.招工難、用工荒
據企業反映, 2008年新出臺的勞動法非常注重保護員工的權益,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無形中加重了企業的運營負擔。
由于制造業的工資相對較低、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強度大等特點,對求職者的吸引力相對不高,再加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浮躁現象,導致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制造行業,招不到人,后繼無人的危機已經顯現。員工流失現象也較多,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因為不管是生產、研發、采購等哪個部門的人員流失,都與生產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一線工人的離開,勢必對生產帶來影響,給企業造成損失。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是企業目前比較突出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據悉,國家也關注到這個問題,擴大了技師評選范圍,但希望措施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大。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素質
員工是企業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員工素質高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規模較大企業還是小型企業,目前員工素質不高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對員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不僅要提高員工技能方面的素質,還要樹立員工的歸屬感和對企業的信心,培養員工的忠誠度。
4.惡性競爭依然存在
通過走訪獲悉,啟東當地生產滾珠絲杠的小企業足有20~30家,而浙江溫州和麗水也有同等數量的小企業在生產導軌。這種生產相同產品企業的聚集一般都是有成功的典型企業做樣板,然后一家模仿一家,由少及多逐漸形成的。這些小型企業當中有很多是樣板企業派生出來的,所以產品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自然免不了打價格戰,惡性競爭。但也有少數做得好的企業,堅持自己的銷售策略,不打價格戰,注重產品品質,有自己的長遠目標和追求,發展得也相當不錯。
當然,價格競爭激烈不僅僅存在于小型企業之間,規模較大企業之間同樣存在著打價格戰的問題,只不過因為同質化的程度不同罷了。
5.轉型升級中對低端需求的不舍
經過走訪獲悉,啟東地區2018年絲杠生產的產值在2~3億之間,絕大部分產品都是給經濟型數控機床做配套。雖然是低端產品,但目前每年仍有很大的需求,而且是高、中、低三檔中需求最大的那部分。
無疑,轉型升級是規模較大企業的發展方向,不轉型升級企業就不可能有未來。但何時放棄低端產品企業仍感到迷茫。這恐怕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去判斷,畢竟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
6.資金不足仍是企業發展的桎梏
大家都知道,滾動部件行業整體規模不大,但對加工檢測設備、試驗臺要求高,投入大,影響其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資金不足,資金不足影響研發投入,規模較大企業在這一點反應得更為強烈。跟日本和臺灣同行比起來,我們投資嚴重不足,希望政府各級部門加大支持的力度,因為滾動功能部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的內容,均是筆者此次采訪中獲得的真實信息、訴求和思考。由于走訪的時間和范圍有限,難免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問題,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把個人觀點提供給大家,目的就是想營造一個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氛圍,群策群力,讓行業企業能夠進入一個平穩的發展軌道。
當前,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因素增多,市場需求持續變化,但人工智能、數字化、制造工藝的創新和變革已成必然趨勢,技術驅動市場、技術驅動行業發展的趨勢已經形成,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機床工具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希望滾動行業各家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揚長避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跟上新技術的發展步伐,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閻曉彥)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