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機床行業不平靜的一年。
歷經近20年高增長的行業,在這一年急速轉彎:2012年,中國機床行業產銷增速下滑明顯,利潤出現了負增長,部分企業面臨停產甚至破產的困境。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一些領軍人物:他們經歷過市場的洗禮,經歷過困難的磨礪;他們充滿民族情感,他們對民族工業情有獨鐘;他們是企業的脊梁,不管世事變換,他們始終高舉改革的大旗。那些鼓舞人心的語言,那種百折不撓的勇氣,是我們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依托這些舵手的引領,我們才能經受狂風暴雨的嬗變,走向充滿光明的未來。
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機)董事長王興就是這樣一位行業的領軍人物,以下是記者與他對話的實錄。
記者:您從事機床行業的簡歷,包括時間、擔任職務、獲得榮譽等?
王興:我1989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分配到沈陽機床,當時分配到沈陽第一機床廠,到目前為止已經24個春秋,主要從事審計和財務工作。從2000年開始,分別在中捷、沈陽數控和云南CY集團擔任首席財務負責人,自2011年8月擔任昆機董事長,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沒有獲得什么特殊的榮譽,獲得的更多的是職業收獲和人生感悟。
記者:在您從事機床行業的職業生涯中,您覺得這個行業帶給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王興:在機床行業從業20多年,歷經了六個單位,自從做企業財務負責人以后,每到一個單位都是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關鍵時刻,所以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斷地挑戰困難和極限,獲得職業能力的積累和思想靈魂的不斷錘煉。
最深的感悟就是責任、榮譽和壓力。領導的權力不是謀取名利的資本,而是擔當的責任。自從做企業的高管以來,尤其是擔任昆機董事長以后,我個人以及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能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奉獻智慧和擔當使命,這是一種榮譽。但是企業的發展,職工的期盼,更使我感到責任重大,尤其是昆機具有70多年的光榮歷史,有很多的榮譽積累和技術沉淀,但是隨著行業的不斷成長、進步和競爭的加劇,企業現在也面臨很多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業績連續幾年不斷下滑,如何帶領曾經優秀的昆機再造卓越,構筑競爭堡壘,走出紅海,是我必須面對的問題,深感責任重大的同時壓力也很大,但是由于昆機厚重的歷史所形成的獨到的產品技術優勢,以及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的前景和產業政策的支持,我們有信心給昆機這艘巨輪注入新的動力,再度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成為中國裝備制造的領軍企業。
記者:20世紀八九十年代,整個機械制造行業處于高峰前的低谷,當時許多機械制造的人才選擇了離開這個行業,當時是什么想法讓您仍然一直堅守到天開云散?
王興:剛才我也談到了在這個行業工作20多年,對這個行業和企業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使命的光榮和成長的快樂。另外這個行業在民族工業中特殊的地位讓我情有獨鐘。我青年時代就常常告誡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要浮燥,成功者往往不是那些天賦獨特、條件優秀的人,而恰恰是那些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經得住考驗的人;失敗者往往不是那些秉性愚鈍、條件不佳的人,而恰恰是那些總感覺生不逢時、怨天尤人、經不住考驗的人。做事執著認真是我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條。
記者:您最欣賞的機床行業的企業是哪家?您如何評價您所在的公司在國內乃至國際行業中的地位?您準備把公司打造成一個怎樣的企業?為了這個未來的目標,您為公司做了哪些戰略性的發展策略?目前實現的效果如何?
王興:世界機床行業優秀的企業非常多,他們優勢獨特、差異很大、各領風騷。例如日本馬扎克、德國德馬吉、中國沈陽機床,他們獨特的企業文化、商業模式、品牌影響力、管理風格和技術水平成就了他們世界級機床帝國地位。昆明機床在中國機床行業之中處于排頭兵地位,尤其是精密制造水平優勢巨大,但我們同世界先進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追趕的目標。和昆機產品接近的世界優秀企業是斯柯達,我們對標企業首先瞄準他,國際化競爭要用國際化手段解決,走引進和國際化合作道路,加速縮小同國際制造業的差距。目前昆機已經做了同德國和捷克等國先進企業合資合作以及產品技術引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下一步在國際化人才引進方面還要做進一步工作。
面對未來,昆機擬通過資本運作、合資合作、搬遷改造、資產重組、并購擴張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將昆機打造成差異化優勢明顯、盈利能力最強、國際化水平最高、挑戰世界制造極限、創造中國精密制造典范,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
記者:在管理公司的過程中,您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什么?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
王興: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缺乏和企業文化所面臨的挑戰。可以斷言,未來企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和文化的競爭,打造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構建企業軟實力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企業正在著手制定未來人才發展戰略,建立相應的人才發展激勵和約束機制。要想成為世界級的公司就必須要擁有大量世界級的人才儲備,尤其是要給青年人創造發展的平臺。
另外我們還要構建和培育一種發展第一、以人為本、公平正義、敢于挑戰、勇于創新的企業文化,通過這種文化管理,使人的責任和目標變成員工的一種自覺行動。
記者:您怎樣認識目前機床行業經營下滑的現狀,您所在職的公司為應對這一境況,做了哪些改變和努力?您對未來幾年的行業走勢有何預測?
王興:中國經濟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這種增長主要是以投資拉動為主,形成了以規模和效率為標志的經營模式,也成就了中國機床業的飛速發展,投資需求旺盛給所有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加上世界制造在向中國轉移,助推了中國機床行業近10年來的高速增長,縮小了中國制造業同國際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即從過去的投資和外需拉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以內需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導致以品質和科技創新為主要標志的經營模式的誕生,許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遇到了嚴峻挑戰。另外,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直接導致市場需求不旺,產品嚴重過剩再加上國際化同質競爭愈演愈烈,所以中國機床制造業整體下滑是一種必然。
昆機為了擺脫這種局面,必須選擇企業轉型,走科技創新的道路。所以我提出了“以改革挑戰危機,用創新贏得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進行不斷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首先在去年末企業實施重組,股份公司作為投資中心,只做戰略發展和宏觀管控,重組后的事業部和子公司作為利潤中心,直接面對市場,迅速反應市場需求和變化,并借助重組之機實現企業從傳統的工業制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轉型。目前,系統性的整體調整和改革還在繼續深入之中。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到來,經濟特征從高增長到平穩低增長。中國機床行業未來的走勢我個人認為:過去那種大規模需求和高速增長的時代基本過去了,代之而來的是以追求品質為主的穩定需求和低增長理性時代的到來,誰能打破這種規律想有突出的表現,就看誰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是否會有重大突破了,這對所有的機床制造企業來講,確實是一場重大考驗。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