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 裝備中國 走向世界:新中國成立 75 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
2024-10-30 來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作者: 徐念沙
快速發展,我國機械工業經歷了白手起家的創業艱辛,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改革,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形勢跌宕起伏的嚴峻挑戰,經歷了產業調整升級、提質增效、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變革。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 徐念沙
一、生產能力顯著提升,主要產品產量穩居世界首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機械工業基礎薄弱,具備生產能力的產品數量少、水平不高。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機械工業生產能力顯著提升,2009 年機械產品產銷額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此后繼續保持產銷量領先,并有一批代
表性產品穩居世界首位。
汽車 :1956 年我國生產第一輛汽車,當年產量 61 輛 ; 至 2009 年,年產量超過 1300 萬輛,躍居世界第一 ;2023 年汽車產量為 3016 萬輛,連續十五年居世界第一位。
發電設備 :1951 年我國發電設備產量僅為0.16 萬千瓦 ;2006 至 2018 年間,發電設備產量連續十三年超過一億千瓦 ; 2023 年發電設備產量超過2億千瓦,達2.3億千瓦,穩居世界首位。
金屬加工機床 :1949 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
年產量為 0.16 萬臺 ; 至 2009 年,年產量達到79.92 萬臺,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位,此后一直穩居世界首位。
內燃機 :1949 年我國內燃機年產量為 0.74萬千瓦 ; 至 2023 年,年產量達到 24.1 億千瓦,累計增長 32.5 萬倍,穩居世界首位。
大中型拖拉機 :1958 年我國生產第一臺拖拉機 ; 至 2007 年,年產量達到 20.31 萬臺,約占全球產量的 20%,躍居世界首位 ;2023 年我國大中型拖拉機產量為 38 萬臺,穩居世界第一,我國農機裝備國內市場供給率達到 90% 以上。
二、外貿出口成績亮眼,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制造能力薄弱制約機械工業貿易發展,機械工業出口基本空白,1953 年機電產品合計出口額僅 0.14 億美元。改革開放后,依托不斷夯實的產業基礎與持續提升的制造能力,機械工業全面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機械工業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2006 年首次實現貿易順差,2021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 1 萬億美元大關。2023 年,機械工業出口總額達到 7830 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 4785 億美元,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的 58.1%。
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機械工業在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特別是近年來,主機、整機類產品出口增勢明顯、帶動作用增強。2023 年,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新三樣” 產品 2023 年合計出口1.06 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汽車整車出口 522 萬輛,我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三、體系健全完備,重大裝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經過 70 余年的不懈奮斗,機械工業已經建成了產業門類齊全、產品品種豐富、具有巨大規模、具有相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成套水平不斷提高的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居各工業領域前茅。同時,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積累。從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到深海鉆探的“國之利器”,從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裝備到領先世界同行第三、四代核電技術,從各種高端工程機械到精密制造的 “工業母機”,從萬噸乃至數萬噸的巨型液壓機到高端冷熱連軋機組,從百萬噸級乙烯成套設備到十萬立方米等級的空分設備,從單機容量 20 兆瓦的海上風機到單機容量百萬千瓦的水電機組,從雄踞世界前列的傳統能源設備到再創中國輝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設備,中國幾代機械人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工業,以及國計民生各領域,以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創造了無數奇跡,充分展示了機械工業 “國之重器” 的地位和作用。
四、轉型升級邁上新臺階,新型工業化建設步伐加快
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強勁迸發,前沿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數據顯示,截至 2023年底,機械行業專精特新 “小巨人” 近 4000 家,是全國 “小巨人” 企業最多的行業。
機械工業作為傳統產業,堅持守正創新、大膽求新、融合創新,不斷煥發新活力,重塑新優勢。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邁出新步伐。機械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5G 智慧工廠的示范應用,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到營銷服務一體化的集成管控與決策體系,為我國機械裝備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借鑒的應用案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在機械工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由 2012 年的35.8%,升至 2023 年的 81.3%。
綠色制造、減碳發展有效推進。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以及大批節能產品與綠色制造、再制造等,已在行業全面推廣,綠色制造發展理念形成共識。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加速釋放,營業收入在機械工業占比已接近 50%,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屢屢創新,躋身世界前列,連續 9 年穩居世界第一。
站在新的起點展望,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機械工業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切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續寫新篇。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