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成果導向教學理念引領學生了解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準確操作數控機床,制定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方案,編寫其加工程序,通過具體的加工任務熟練掌握數控加工方法,借助職業崗位標準養成安全操作、注重質量的工作習慣,以實現中等復雜程度機械零件的數控加工。
【關鍵詞】數控加工 成果導向
成果,是學生在一段特定的學習經歷后所表現出的清楚地預期學習結果,成果導向教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把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應用到機械加工類的專業課程數控加工中,主要的實施要點為以下幾點。
1 、確定學習成果
最終學習成果( 頂峰成果) 既是 OBE 的終點,也是其起點。數控加工課程應以對應職業崗位標準為教學依據,應用導向教學理念制定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概括起來就是要引領學生了解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準確操作數控機床,制定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方案,編寫其加工程序,通過具體的加工任務熟練掌握數控加工方法,借助職業崗位標準養成安全操作、注重質量的工作習慣,以實現中等復雜程度機械零件的數控加工。學習成果應該可清楚表述和可直接或間接測評,因此往往要將其轉換成績效指標。
2、 構建課程體系、課程內容
學習成果代表了一種能力結構,這種能力主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因此,課程體系構建對達成學習成果尤為重要。
下面就以數控車削為例說明課程內容的構建過程。
首先基于數控車床的操作員、數控工藝程序員崗位工作任務的分析把加工軸套配合類零件當作數控車削加工的最終成果,配合件有三個零件組成,零件待加工表面有內外圓柱面、內外圓錐面、內外螺紋面、球面、端面、倒角…. 這些加工表面概括了數控車削的基本知識點,滿足了知識的要求; 零件的加工過程中有尺寸精度、配合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加工難度大,滿足了技能的要求; 并且要求學生像真正的數控操作員一樣,加工出該配合類零件這又滿足了職業性的要求。
然后是確定學習任務。配合類零件加工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別說剛開始上這門課的學生,就是工廠的師傅也需要仔細閱讀零件圖、認真進行工藝分析,才能完成,所以這是數控車削項目的最終成果,想要獲得這個成果,或者說想要會加工這組零件,需要先會加工其余四類零件,分別是帶外圓柱面與圓錐面的零件( 階梯軸) ; 帶圓弧面的軸類零件; 帶螺紋的零件; 孔類零件。而想要加工以上四類零件,還需要先會操作數控車床。所以,數控車削部分就設計了 5 個成果,對應了 5 個學習任務。
3 、確定教學策略
OBE 特別強調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師教了什么,下面以帶螺紋軸類零件的數控加工為例,介紹一個任務的學習過程。
3. 1 引入課程
3. 1. 1 課前準備匯報
小組匯報課前準備的分組及角色扮演情況,每組選取一人為大家普及崗位職責( 每組匯報對應崗位不能重復) 。小組組長及教師要做好記錄。
同時教師下發任務單及零件圖,明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本單元使用的信息載體為能和一組標準螺母配合的螺紋階梯軸。每小組領取一個零件的加工任務,如果大有兩個小組以上對同一個零件感興趣,可以同時開展競賽。
3. 1. 2 發現問題
( 1) 小組討論,確定初步的工藝方案
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討論螺紋的加工方法,討論之后要進行總結匯報,小組自評,組件互評,老師總評,推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 2) 發現問題———學生目前沒有掌握編寫螺紋程序的指令代碼。
3. 1. 3 問題解決
( 1) 解決問題
教師歸納總結螺紋常見的加工方法,教師講解螺紋加工指令,包括螺紋切削指令 G32、包括單一螺紋循環指令 G92、包括復合螺紋循環指令 G76。然后由學生總結三個代碼加工螺紋的優缺點。最后教師講解三個螺紋加工指令的應用場合。
( 2) 教師演示———教師以一個螺栓零件演示螺紋加工指令的應用,其中包括對螺栓零件進行工藝分析、編寫加工程序、仿真加工、實操等。
( 3) 學生模仿———學生通過仿真軟件模擬學會螺紋加工指令的使用,注意: 此過程必須每位學生都掌握這一知識點,所以此過程每人扮演的都是操作者。編寫加工程序; 仿真加工;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演示匯報,小組互評,評定出最佳工藝方案加工程序。
3. 1. 4 團隊合作,分組加工
( 1) 程序編制及錄入
①工藝員輔助程序員編寫加工程序,操作員和檢測員編寫備用程序,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應該是多面手。
②把兩套程序分別錄入,校驗程序,小組討論,結合兩組程序的優缺點,形成最優程序。
③教師檢驗 程 序,確保程序正確才能進行加工,避 免 安 全事故。
( 2) 加工零件
①操作員安裝刀具及毛坯并對刀,其他成員監督。
②教師檢查對刀結果,確保對刀正確才能進行加工,避免安全事故。
③操作員運行程序,前 3 行單段運行,確保安全點正確,自動加工。
3. 1. 5 產品檢驗,成績評定
( 1) 檢驗員檢測零件的加工精度、表 面 粗 糙 度,進 行 自 我鑒定。
( 2) 競爭組或合作組互檢。
( 3) 教師檢驗,按照評分標準評定成績。
3. 1. 6 小組匯報,總結本此加工初步成效
3. 1. 7 工作循環,精熟加工,使用螺紋加工指令
( 1) 重新領取工作任務,要求和上一個加工任務不能重復
( 2) 小組討論工藝分析,確定工藝方案
( 3) 小組分工合作編寫加工程序,要求角色互換
( 4) 程序校驗,教師檢查,選出最優
( 5) 安裝毛坯,對刀,加工、精度檢驗
( 6) 由于組間差距,效率高的小組可以重復循環,加工第三組零件
4 、課程評價
根據加工的結果,由各小組進行匯報,其他小組評價,評選出最佳加工方案,同時評定成績。通過課程評價促進課程建設. 建立課程評估體系,根據學生的作業或在學做中的表現( 學生考試成績、零件產品質量等) 作直接評價; 基于相關者的主觀意見( 學生自我評估、學生參與學習任務這項活動的程度、校友調查用人企業調查等) 作間接評價,再根據評價結果改善教學。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